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利企服务 > 政府投标 >
朝鲜战争,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,美军经常伏击

有个读者问我,抗美援朝战争时是不是发生过志愿军哨兵被美军抓去的事?

这很正常啊,阵地战就打了2年多,大小战斗以万计,敌我双方都广泛开展各种捕俘行动,有哨兵被美军抓去太正常不过了。

既然敌我双方都广泛开展捕俘行动,那么有一种战术手段肯定会随之而来,那就是伏击。伏击战斗我已经介绍过好几个例子了,今天就不讲了。今天讲另一种。

既然有伏击,那自然会有另一种作战手段——反伏击。

朝鲜战争,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,美军经常伏击志愿军

 

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解答了一个长期以来的误解——美军不敢和志愿军夜战。其实,夜战是阵地战阶段美军与志愿军作战的一种主要样式。朝鲜战争,美军并不惧怕和志愿军夜战,只是打不过而已

伏击自然是夜战中美军常用的手段。有些读者脑子不容易转弯,所以大家得知道,不仅是志愿军伏击美军,美军也经常伏击志愿军。千万不要觉得看见外星人一样,大惊小怪。美军也是一支军队,军队会用到的所有战术手段,他们也都会用。而且既然美军会用,韩军自然也会用。

伏击和反伏击是一对生死冤家,当然了,反伏击战斗肯定更有技术含量一点,毕竟人家已经设伏了嘛。

那么反伏击战斗怎么打呢?

这得从兵法的两种作战思路说起。西方的兵法极其讲究先发制人,而我们中国的兵法是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并重。后发制人在战略、战役上使用往往会收到奇效。但在战术层面使用效果就不那么好了,但是效果不怎么好不代表不能后发制人。

反伏击战斗,本质上就是一种后发制人。
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反伏击战斗首先是先发制人,关键是要抢到先手。也就是四个先:先敌发现,先敌展开,先敌占领有利地形,先敌开火。

有人又要问了,这是反伏击战斗,美军或韩军已经设伏了,你怎么抢先手啊?

所以思路决定出路,作为我的读者,看了那么多文章,要是思路没拓展,那真不用看下去了。军事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,需要政治、国关、经济、历史、天文、地理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学科深厚的基础。军事学同时也是一门非常开拓人智力的学科,能举一而反三,知一而闻百,这是学好军事学带来的益处。有个读者就跟我说,他把许多军事学知识用于期货市场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所以,不要当故事看,要从中学思路。

美军或韩军搞伏击,那么在美军或韩军伏击的地点反过来搞伏击行不行呢?

这就是反伏击的第一种办法,先敌设伏。这比较好理解,我就不举例了。

朝鲜战争,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,美军经常伏击志愿军

 

先敌设伏是比较难的,毕竟要掌握美军的或韩军设伏地点就不是件容易的事,而且大部分情况都是设伏一方先到。

既然是设伏的美军或韩军先到,那志愿军只有两个选择,退或者打。

退,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,不跟你玩,这很好理解,敌人抢先占领有利地形,而且兵力较大,傻子才会硬拼。

可只有打才会形成反伏击战斗,那在美军已掌握先手的情况下,怎么打呢?

我们先看第一个例子。

1952年5月,韩军第1师团在我115师打击之下,退过驿谷川。为防止志愿军袭击,以加强其防御,韩军经常在阵前派出精干部队设伏。

为搞清韩军的防御部署,志愿军344团命令2连连长率领8班、9班前出捕捉俘虏。2连连长听了命令就清楚了,所谓捕捉俘虏,要打的目标就是韩军设伏分队。

朝鲜战争,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,美军经常伏击志愿军

 

6月11日,利用一个阴雨的夜晚,2连连长以7班为捕俘组,派出搜索组在前,8班为支援组,派出后卫组在后;2挺机枪为火力组,悄悄渡过驿谷川,向韩军阵地搜索前进。

一个小时后,志愿军搜索组进至阳地洞北侧高地60米,发现了在该高地上设伏的韩军,立即返回向连长报告。而伏击的韩军亦发现志愿军尖兵,韩国人误以为志愿军“撤退”,遂开枪射击。

敌我双方均已暴露,但2连连长并未命令部队撤退,而是命令部队疏散隐蔽,自己偷偷前出观察敌情。观察敌情后,连长认为韩军士兵未遵守伏击纪律,草率开枪暴露了自己,对韩军来说此时自己反而有可能成为猎物,正处于忐忑不安的紧张情绪中,而且阳地洞北侧高地较为孤立,如果迅猛出击,完全可能在韩军援兵到来之前驱逐这支韩军设伏分队。志愿军则可利用韩军溃逃之机,捕捉其落后的散兵。

于是连长命令3排排长率8班向敌后迂回;副排长率7班3组在正面开火;而自己率7班1、2组向韩军左侧迂回,并且迂回部队故意暴露行动让韩军看见。

设伏部队不同于坚守阵地之敌,没有工事依托,一旦暴露,容易逆转情况。韩军发现志愿军分三路行动,果然误判志愿军企图乘自己暴露,意欲发起强攻围歼自己。韩军设伏分队当即向后逃窜。7班跑得最快的战士举枪射击,准确击中一名落后韩军腿部。该战士随即猛冲上去,韩国人不愿意束手就擒,激烈反抗。连长迅速赶到,两人合力将韩国人制服。

随后,2连捕俘分队迅速转移,成功从韩军伏击部队中抓回1名俘虏。

当敌军伏击部队暴露,代表着失去先手,但并不代表志愿军获得先手。志愿军想要获得先手,必须准确判断战场情况,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处置方法,从而才能后发而制人。

我们再看一个战例。

朝鲜战争,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,美军经常伏击志愿军

 

1952年5月的时候,老秃山不在中美两军任何一方的手上。于是中美两军都经常派出小分队前往老秃山设伏,以捕捉俘虏,了解对方情况。

5月12日晚19时50分,343团3连9班在排长率领下奉命前往老秃山设伏。当9班进至西侧山腰之时,排长发现美军179团一支小分队正在登上主峰。排长当即率部队向南迂回,反向接近美军,突然发起冲击,美军溃逃,1人被我俘虏。

20时30分,当该班喜气洋洋押着俘虏返回阵地向团长汇报时。团长却突然说:美军很可能没逃,还在主峰隐蔽潜伏。美军很可能乘我获胜,利用我之麻痹大意,继续伏击我后半夜巡逻分队。于是团长当场命令排长率8、9班再次前往老秃山,4班为预备队,4门迫击炮随时准备支援。

排长再次命令9班向南侧迂回,反向搜索,自己率8班从正面搜索前进。每次前进先悄悄占领有利地形,观察四周无人后再继续前进。步步为营,稳扎稳进,经过2个多小时耐心的比拼。11时许,8班终于发现主峰上有动静,于是开火掩护副班长迅速接敌,当美军机枪还击时,已接近的副班长投出手榴弹准确炸倒美军机枪射手。8班趁机冲上主峰,往下逃窜的美军又与反向搜索的9班遭遇展开激战。排长命令1名战士飞奔下山,调上预备队4班,同时给迫击炮指示目标。

在我炮火掩护下,4、8、9班同时向美军发起冲击,毙敌7人,俘虏11人,全歼设伏美军。

朝鲜战争,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,美军经常伏击志愿军

 

在初战获胜后,经验老到的团长准确判断美军很可能去而复返再次设伏,果断命令部队杀一个回马枪是胜利的关键。本来美军再次设伏又重新抢回先手,如果志愿军沉迷于抓到1个俘虏的胜利,后半夜的巡逻队很可能遭到美军伏击。而团长却判断出了美军行动,先手就此转移到志愿军手中。志愿军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再次搜索,而美军虽然亦是有准备的伏击,但却无法得知志愿军何时会来。我暗敌半明,攻守之势异也。

反伏击战斗虽然规模都不大,但这是两军之间的斗智斗勇,不可小觑,因为这决定着战场情报的获取权掌握在谁手中。小的战斗,往往能决定大的胜负。

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反伏击战斗可以使用后发制人的手段,但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,那就是必须要先敌发现。不能提前发现敌伏击分队,是不可能有反伏击战斗胜利的。而提前发现要做到最基本的一条,那就是敌我阵地之间的区域,一草一木、一树一石,都要烂熟于心,否则无法发现敌伏击征候。比如文中2连吓退韩军设伏分队,抓到1名俘虏的战例。2连连长已经4次偷渡驿谷川前出侦察过了,然后才会有带队出击的行动。

作者简介:王正兴,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,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,曾在步兵分队、司令部、后勤部等单位任职,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,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。其著作《这才是战争》于2014年5月、6月,凤凰卫视“开卷八分钟”栏目分两期推荐。他的公众号名亦为“这才是战争”,欢迎关注